<摘自 中国水运报>
2017年春运从1月13日开始至2月21日结束,共计40天,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.78亿人次,比上年增长2.2%。其中,水路客运量预计达4350万人次,同比增长2%。
为安排做好春运各项工作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交通运输部、公安部、国家安监总局、中国铁路总公司、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《关于全力做好2017年春运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要针对运输需求继续增长、节前客流相互叠加、道路交通流量大幅增加、货运需求旺盛、天气不确定因素较多等新形势新特点,科学研判、提前部署,全力以赴做好运力组织和衔接,扎实做好春运安全工作,持续提升服务水平,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。
《意见》要求,交通运输各部门、各企业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科学预测春运需求和客流流量、流向,合理制定运输方案,挖潜扩能、增加运力,满足旅客出行需要。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要增强协调性和互补性,强化城市公交与干线运输的衔接,提升“最先和最后一公里”的运输效率,确保及时集疏运旅客。在保证旅客运输的同时,努力兼顾好煤炭、粮食、蔬菜等重点物资运输。
安全生产是春运工作的重中之重。《意见》强调,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建立隐患分类管理和整改制度,对投入春运的线路场站设施、运输设备和从业人员进行全面隐患排查,发现问题立整立改。在水路运输方面,水路运输企业要加强船舶日常运营维护,落实船舶适航、船员适任要求,船舶要切实落实恶劣天气限制开航要求,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航行和作业的要求。严禁技术状况不达标的船舶投入运营。
让旅客走得了,也要走得好。《意见》要求,要进一步完善售票服务,努力提高船舶准点率。要改善旅客候乘环境,提高车船卫生水平,在重点场站设立母婴哺乳区、老幼病残孕旅客候车室和医疗服务点,做好餐饮热水供应等基本服务。发挥好志愿者作用,进一步丰富主题服务活动,继续组织开展春运“情满旅途”活动。要强化信用记录建设,对严重违法失信的水路客运经营主体和驾驶员建立失信记录,对多次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记入行业“黑名单”。探索建立移动端掌上信用平台,鼓励广大乘客实名举报违法违规和不文明行为。